第685章 小村偶得_异国猎宝档案
笔趣阁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685章 小村偶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85章 小村偶得

  关山草原,老秦人的发源之地。

  西周初年,秦人先祖秦非子就在汧渭之间为周王室饲牧养马,因“马大蕃息”,功绩卓著,周孝王八年前890被封为食邑,建城于陇县牙科乡磨儿塬。

  现如今的磨儿塬的东西两侧,依然残存着三千年前秦城遗迹,黄土垒筑的西崖城墙残迹高五米,长三十米,东崖残存城墙五十米,城基高两米。老秦人就在这座孤零零的土城中,一次次迎击西戎和北狄的攻袭。

  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约两千漫天尘人,他们是正德年间迁居至此,已经在这里传承五百年。

  漫天尘人村懂汉语的不多,伟大的八年义务教育之风,还没吹到这里,高昂的学费是山区农村家庭难以沉受的负担,与其去十多公里外上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放羊牧马。

  所以,李承一行的车子在山坳坳里乱转的时候,车后总是缀着一帮半大小孩子,跟着看热闹。还有几名半大孩子骑马跟在身后,扬鞭跃马,神骏异常。

  将车子停在磨儿塬的右侧土丘上,这里是这一带的高点,视野极好。

  这里的气候条件很有意思,昨天十三都城的阴云并没有带来雨夹雪,却给三百里外的关山,戴上雪白的毡帽,但是,山体中部却是丛林尽染,一幅褐红色的秋林景象,到了山脚,却又是草原密布,丘陵山坡,绿草茵茵。

  风景非常好。

  群山竞秀,溪壑密布,林木参天,草场绵延不绝。

  森林沿圆润柔和的山体从上到下呈放射状分布,与广阔肥腴的草原相间,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形态。组成草原的山峦重重叠叠,蜿蜒起伏,和舒缓宽阔的山谷坡地密切衔接,延绵不断。幽涧水泽穿行于腹地,或囤积成片分布在大大小小的草坡上,或森林间,使得草原地面表层常年湿润无比。

  山脚处,一撮撮的牛羊群,在啃着青草,安详度步。

  看到这一切,李承对秦国之崛起,又有新的想法。

  提到秦国,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漫天的箭矢、整齐的阵列、悍不畏死的冲锋,往往忽略一个其实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战役成败的关键因素秦骑兵!

  有关大秦骑兵的记录并不多,但是,从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情况来看,秦骑兵在秦国兵伍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关中原诸侯国骑兵起源,现在的历史学家,多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历史起点。

  这一观点,大谬!

  秦国骑兵的历史非常悠久,周孝王时“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秦地处西北,长期与戎狄杂居,被东方各诸侯国视为戎狄,排斥于丝国之外。

  善于养马御马,这就为骑兵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从秦仲时起,秦与戎族的战争一直未断,连秦仲都被戎狄所杀。秦人为了对付戎狄,学习戎狄胡服骑射是很正常的。

  只是,历史未能公正的记录秦国骑射而已秦国当时还是“戎狄”!

  史书真正记载秦国骑兵的是韩非子十过篇,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秦以“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这里的“畴骑”就是秦骑兵。

  两千骑兵,可以说是相当强大的一支骑兵编制部队。

  由此可见,此时的秦国骑兵,已经成规模,成建制,自成体系

  秦国骑兵战术运用被记录最详细的是史记白起列传记载长平之战“秦骑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骑兵为“一军”单独编制,自行执行任务,对战局胜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配合主力全歼赵军四十万人。

  这个战例从一个侧面也可旁证出秦国骑兵要比当时的赵国骑兵强。

  另外,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的发掘,也在证明秦骑兵的军事作用。

  二号俑坑中发现的这一百一十六件骑兵俑是这样排列的,其中一百零八件骑兵俑,排列在二号俑坑左侧的一个纵长方形骑兵军阵,纵为三路纵队,横看一列横队。

  第一排为战车三乘第二排为三组骑兵,每组四骑第三排为战车三乘第四排至十一排为骑兵,每排三组骑兵,每组四骑,共一百零八骑。

  另外在二号俑坑末尾的殿军部分,有两组骑兵,每组四骑,共八骑。

  从这一百一十六件骑兵俑的分布情况,可以推测秦代骑兵排列最少有三种,一是车骑混编二是骑兵单独列队三是殿后的游骑机动。

  这也说明秦骑兵已作为步兵的重要辅助力量,配合车、步深入长驱,绝敌粮道,追击败兵,或袭击敌人之两翼,或掩袭敌之前后,已成为当时一支最活跃的军事力量。

  可一说,秦骑兵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重要基础。乾坤听书网秦骑兵……又来自哪里?

  汧城!今天的陇县!具体说来,也就是李承脚下的这片土地!

  这片土地的西面和北面的敌人,在残酷战争中锻炼出老秦人中最优秀的骑士,而这片土地却又在源源不断的为骑战提供当时最优秀的战马。

  所以,秦统一六国,似乎在秦非子牧马之时,就已经埋下一丝丝因果。

  太多的历史真相,被简陋的历史记录所屏蔽,一如秦骑兵!

  来汧城最大的收获,有了!

  李承低头看向土丘下方,吴伟和郭重元两人正在给孩子们发巧克力。小孩子们欢喜雀跃,那几个骑马的半大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又难以拒绝这香甜的诱惑,撕开包装纸,小口咬着。

  看他们吃得如此香甜,李承的肚子咕噜叫了两声。

  一大早离开渭城,四个多小时行车直接赶到这边,这会也该到了午饭的点了。

  沿着土丘的草坪斜坡滑下去,伸手在摸摸一匹枣红马的鬃毛,硬硬的有些拉手。

  李承笑着对马背上的那位十来岁孩子点点头,“你知道最近的街镇在哪儿么?如果能带我们去,剩下的糖果全部送给你。”

  怕孩子听不懂,他的语速很满,同时指指吴伟手中还剩下的半袋子巧克力糖。

  “我!”“我带你们去!”“跟我走!”三个骑马的孩子,立即抢答道,其中一位当即拨转马头,对李承招招手。

  这些孩子应该上过几年学,虽然汉语说得不利索,但能听懂。

  三个孩子争论一番,最终决定一起,带领李承他们去市集。

  市集并不算远,绕过磨儿塬漫天尘人村再往西,两里地即到,是牙科村和磨家沟村合集,三七逢集会非常热闹,平日里也会有几家商铺,卖点日常生活用品。

  集上只有一家没招牌的小面馆,郭重元探头问了一句,主售面条和烤馕,还有羊肉。

  临街店铺,客人吃饭都在门外,好在看起来挺干净,懒得找,就它了。

  李承原本还想请这三个孩子吃碗面条,结果人家对面条和羊肉根本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只是他手中的巧克力,拿到报酬后,立即策马扬鞭,分享成果去了。

  颠簸的山路,很能助消化。四人都饿了,一人一盆臊子面,又割了十斤卤羊排,他们仨,一人还要了一份烤馕。这般大食量让自诩能吃的西北汉子也瞠目结舌。

  小面馆老板是漫天尘人,自我介绍叫阿古达木,带着白色圆帽,为四人端来一盆面汤顺顺食。

  野店饭食就是香,李承美美的打了个饱嗝,这才有心情看看这座“市集”。

  说是市集,其实就是一片相对开阔的空场地,那是赶集时摆摊的空地,然后稀稀拉拉的立着几栋石、木、黄土混合房,典型的人少、地广、牲畜多。

  目光溜一圈,滑过羊圈时又返回去。

  有意思,如此粗糙的木栅栏羊圈,竟然用上“蛇鹿蛙”纹瓦当?

  “蛇鹿蛙”是秦国建筑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图案。

  史记。封禅书载:“秦文公东猎淠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见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鹿衍,文公向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其祠之。于是作郧畴,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所谓秦文公梦黄蛇,是秦文公鼓动族人支持自己的一种宣传方式,是秦国争夺天下的雄心起点。

  不管这个推测准确与否,反正,从那以后,蛇和鹿的组合图案,成为秦国建筑上的“吉祥纹饰”,基本上所有的老秦遗址建筑上,都能看见。

  眼前羊圈上的十几片瓦当,大小差不多,圆形直径十五公分左右,瓦当的表面,由弯曲飘浮从天而下的蛇,头向左的鹿和向右爬行的蛙构成。蛇从天徐徐降下,蛇头咬住低头正在觅食鹿的前腿,蛙惊恐逃走。

  这正是当时比作“白蛇降瑞”秦文公得奉天命故事在瓦当上的再现。

  一开始,李承以为这些瓦当是后人制作的,可当他看清楚图案后,惊讶的咦了一声,起身往羊圈方向走去。这东西,有古韵,很像春秋战国老瓦当!

  他这一动身,郭重元莫名其妙,眼神示意吴伟,要不要跟上?

  吴伟耸肩摊手,毫无疑问,自家老板应该是瞅见什么古董古玩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ll.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ll.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