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拜访旧师_异国猎宝档案
笔趣阁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587章 拜访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7章 拜访旧师

  最终成交价,一千五,还饶了一块江户时代的琳派刺绣。

  再逛,终无收获。

  其实,今天已经收获不小,六件物品,两件大漏,三件小漏,一件平出,李承对这战绩很满意。至于货品的出处……除了那件江户琳派刺绣留给过几天抵达富田雅孝,剩余的,他打算上午拜访王跃进老师时,让给阅古斋,算是见面礼吧。

  回到宾馆,将琳派刺绣束腰,浸泡于温水中,又调制一丁点碱液,融入其中,搅和一下,静置在卫生间,浸泡两个小时,上面的油渍、灰渍就好清理。

  又将德安腕表取出来,酒店中虽然条件不太好,可只是打开后盖更换发条,还是可以完成的万能开表器这种常用的修理工具,他是常备的,纠结的是机械发条,这玩意需要购买。

  好在将这只德安表打开之后发现,并非发条断了,而是固定发条的十字螺丝松动,导致擒纵系统很难吃劲,手表也就难以走动起来。

  小毛病,前后花费不过二十分钟,就将这只国产名表修理完毕。

  检阅今天的收获,伸了个懒腰,刚刚六点,一夜无眠,这会终于有些睡意,他也懒得洗漱,擦擦手钻进被窝。

  再次醒来已经十点,拉开窗帘,阅古斋的店门已经开了,王师这会应该在店内喝茶吧?

  王师三大爱好,听吕剧、看瓷器、品崂山绿茶。

  每天早晨开门的是大师哥李代江,王师如果没有其他事情,一定会在九点半左右赶到店内,然后打开“话匣子”,收听咿咿呀呀的吕剧,泡一杯湛清碧绿的崂山绿茶,躺在通往后院的躺椅上,打着拍子,哼着“难听”的腔调,时不时还指挥大师哥李代江和二师兄王建华干这干那。

  那个小日子,惬意。

  王师年岁并不老,今年将将五十,却总以“老朽”自居,为人“抠门”,这不仅是李承的认识,更是他亲生儿子、李承二师兄王建华所言。

  作为第一批古董商,王师的家底挺丰厚,唯一的儿子王建华想买一辆富康,找王师借钱,很爽快的借了,五万块,王建华挺开心去买车。

  这一借,王建华的苦日子真正开始,每个月的工资,直接被王师扣走一半,算是逐月偿还那五万的借款二师兄就在阅古斋上班呢。

  当时的工资都很低,扣走一半,剩下的三瓜两枣还要生活,还要养车加油交保险,还要交女朋友……那段日子,二师兄焦头烂额,恨不得把刚到手的车给卖了!

  王师的抠,还体现在吃喝用度上。

  当时阅古斋一共有四人,师娘在卫生院上班,自然不会帮他们四人做午饭,于是,大师哥李代江练得一手好厨艺下茄汁面。

  贾郑廷从十岁进入阅古斋学艺,到十六岁北上京师,就没见过师傅掏钱请师兄弟几人去饭馆搓一餐,全是大师兄下面条,当然,别人请师傅时带着几个弟子去蹭饭,另算。

  那段岁月,天天吃大师兄的茄汁面,吃得让人看见面条就想吐!

  想起大师兄刘代江,李承的脸颊不自觉带出一丝笑意。

  据二师兄说,大师兄是八十年代中师傅去单县乡下收货时,带回来的孩子。单县那地方,当时死穷死穷的,大师兄家孩子多,他父母见师傅走街窜巷的能赚钱,死活拜托师傅把大师哥带走师傅贪图他家的一件东西,随口答应下来。

  这是来自二师兄的口述,贾郑廷从未证实过,但心底是有些相信的大师兄很笨的。

  贾郑廷十岁拜师时,大师兄已经跟师傅学艺八年,可是,等一个月后,贾郑廷将朝代歌含历史事件的朝代歌诀、泉谱歌历代发行的钱币名称、窑口歌各个窑口瓷器特点的歌诀、竹谱歌竹画谱名录、宣和谱宣和画谱名录等歌诀背诵如流,大师哥依然吭吭哧哧的。半年之后,大师哥就主动将副掌眼的位置,主动让给贾郑廷师傅不在时,鉴定送货上门的权力。

  不过,大师哥有三个特点,让师傅师娘非常喜欢他,踏实、勤快、不乱花钱,他的那点工资全部攒起来,一半寄回家一半自己留着。

  后来,师娘把卫生院的一位小护工介绍给他,两年后结婚,日子过得挺和美。

  至于二师兄王建华,那就是一个逗比。

  初中毕业后,死活不愿上学,说是要继承家业,吵吵着要跟师傅跑乡下收货,结果跑了两趟之后,在也不愿意出门,又说跟大师哥后面看店……事实上他就没有多少时间呆在店里,天天让大师哥帮他打掩护,自己要么去打街机,要么去打桌球。

  他的专业水平也是极差的,否则王师不会一看到贾郑廷是个好苗子,立即收为衣钵弟子。

  只是这名弟子……太妖孽,他教不了,只得在六年后送到京师。

  这是李承在阅读贾郑廷的记忆时得出的结论那次北上京师,拜访郭北盛老爷子,应该是王跃进有意识的行为,而并非偶遇。

  王师可能认为,这孩子是个天才,再在自己手中会毁了这棵苗。

  当然,王建华的人品还是不错的,因为贾郑廷最小,又聪明,他最喜欢带着贾郑廷四处溜鲁东古玩市场。王建华出本钱,贾郑廷负责捡漏,然后卖给其他古董古玩店铺,所得利润平分东西肯定不会拿回家的,所以,当时贾郑廷的兜里并不缺钱的。

  为了哄小师弟捡漏,他还经常偷偷请贾郑廷去打魂斗罗、街霸什么的,算是贾郑廷少年时不多的游乐记忆。

  李承站在窗前,看着那熟悉的招牌、洞开的店门,一瞬间,脑海中闪现出诸多贾郑廷的记忆碎片,逐渐拼成一段完整的长镜头。

  忽然,他挠挠头,想到一个以前从未关注过的问题王师的老师又是哪位?

  贾郑廷的记忆中,并没有王跃进的长辈影像,难道王师的父辈中,有文博大家?无忧文学网摇头哑然失笑,现在关注这问题有意义么?算了,上门见见王师,见见大师兄和二师兄,顺便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贾郑廷”,究竟是否存在?

  洗漱完毕,将今早收获的五件物品,用袋子装好,和吴伟周典说一声,他俩就不用跟进去。

  穿过街道,抬头看看仿古门框上的牌匾,“阅古斋”三个隶书,依然古朴,阅字和古字之间,有一条裂缝,与记忆中一模一样,所有一切,显示自己脑海中的那段记忆,曾经真实存在。

  三级台阶后,踏入店内,店面不大,两侧多宝阁,玻璃窗封住,门口放着一张八仙桌,两张太师椅分列左右,桌上一壶四杯是供客人使用的。

  正对店门的是齐腰柜台,贾郑廷曾经在柜台里面站过六年,柜台后面是一张条案,案上摆着一龛朱漆文财神木雕,供碟中三个苹果。

  条案后面是照壁,悬挂着一副招财进宝年画王师的书画鉴定水平不弱但他很少涉猎,不知为什么。

  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熟悉。

  李承很自然的朝后院门的位置探探头,哦喔,一位熟悉的身影,正躺在懒人椅上,哼哼唧唧的打着拍着,和着话匣子中传出来的吕剧白蛇传的扬琴节奏,在膝盖上打着拍子。

  咧嘴想要喊……可最终还是被他憋下去,眼眶中有热热的东西想要涌出来,也被镇下去。

  “小兄弟,么事?”柜台里探出一头,朝这边问道。

  正是记忆中熟悉的面孔,“大师兄”刘代江。李承盯着他看了好一会,把刘代江看得有些发毛,站起身来,又问道,“小兄弟,你……么事吧?”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大师兄确实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客人进入古玩店,第一时间必须给他选择题,卖货或者是买货,而不是这种开放式问题,只有主导谈话才能更有效的促进销售。这一点,在三人组公司销售技巧培训中被一再强调。

  柜台后面,又探出一个脑袋,二分头的二师兄,俩人估计是在打扑克,这种解闷的事,以前贾郑廷在时,没少干。

  对了,贾郑廷呢?还真没见“贾郑廷”。

  李承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将手中的袋子提起来示意,咧咧嘴,算是笑容,“大……你们收东西么?”

  差点把大师兄三个字秃噜出来。

  “收的,当然收的。”大师兄的笑容一如以往的温和,他从柜台里面走出来,探头对后面喊了一嗓子,“师傅,有人出货。”

  古玩店很少说卖货,要么转手,要么出货,要么请……卖这个词,太市侩。

  喊完师傅,刘代江笑着伸手示意李承去八仙桌位置就坐,又翻过一只茶杯,给李承倒了杯茶水,“你稍等啊,我师傅马上来。”

  躺椅吱吱呀呀的响了两声,一个熟悉的、身材不高、胖墩墩的身影,向这边走来。

  这下,李承怎么也忍不住的想要流泪,忙转身低头,手抹了一把,端着凉茶假装滋了一口。

  尽管他的动作飞快,可是抹眼泪,还是被王跃进、刘代江、王建华三人看见。

  王师的声音依旧那么温和,“你这是……家里有困难?”

  家里有困难?王师,您想得太多了吧。李承索性抬头大大方方的擦擦眼,咧嘴笑道,“不是!我眼睛就这毛病,见风流泪,刚穿堂风吹了一下……”

  “哦。我也有这毛病,么啥大事。”

  王师就要比大师兄会做生意,这叫感同身受,同病相怜,还顺带着安慰人。

  李承很快控制住情绪,对眼前的王跃进打量一番,个头不足一米七,皮肤黑黑的,胖墩墩,脑袋瓜很大,鬓角有点白霜,眼神很稳,看人不飘忽,整个人看起来还是很精神的。

  其实,刚才只是贾郑廷记忆抢占意识,这会,李承已经重新主导自己的思维,立刻就正常起来,笑着指指桌上的袋子,“王老师,货都在这里,咱们看看货?”

  博山窑茶叶末釉梅瓶最大,最先被拿出来,王跃进没什么表情……值不了几个钱

  清末的火镰被取出来,他笑笑,这东西……有点意思。

  德安腕表摊在桌面上,他轻咦一声,拿起来看看,颇感兴趣。

  当李承将玛瑙手持串放在桌上,将那颗心灯粒子朝向他时,他已经有些惊讶。

  当最后一件阜昌通宝,被李承放在他面前时,王跃进已经非常震惊,瞅了眼李承,猜测眼前年轻人的身份来着。

  进古玩店卖货的,通常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卖家中祖传物品,无论真假,大多一件件的出货第二种是黑货,这种买卖往往会几件一起走,但这种出货,赝品居多,像这样五件全真,很少见,且这五件一看就不是黑货第三种就是包袱铺出货,倒是和李承的行为以及所带来的的货品很配。

  只是……这年轻人衣着不凡,怎么看也不像包袱铺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ll.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ll.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