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正经胡说_异国猎宝档案
笔趣阁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765章 正经胡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5章 正经胡说

  和同开珎的银钱和铜钱,固然珍贵,却远远比不上这件唐瓷御座船带来的震撼!

  富田雅孝、安宅英一,还有大岛由纪子三人,围坐在这件御座船瓷器前,低声快速的交流着。他们不仅讨论价值,更在讨论这件瓷器的风格混杂问题,以及这件瓷器的来历。

  他们三人都算见多识广之辈,在此之前,还从未发现过唐代瓷窑会烧制同时代和国风格瓷器。

  是不是和国先辈所崇拜的盛唐,也在反向学习奈良时代或者平安时代的和国呢?

  这一猜想如果成立,这绝对是一重大发现。

  至于这件瓷器的真伪,三人的肉眼鉴定基本统一,应该是初唐到中唐时代的物件。频谱仪给出的年代为一千两百年历史,正负三十年,也附和这一时间段。

  妥妥的真品,没毛病。

  有关汉唐瓷器的鉴定,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那就是“瓷密度”。说通俗些,就是瓷胎的疏松与密实与否我们通常都会听到专家说,你这瓷胎松的很,民窑的,说的就是瓷密度。

  业内大多数人公认,丝国瓷器起于汉代,到唐代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成熟的制瓷工艺,但是并不意味着巅峰,依然有很多不足,最典型的就是汉唐瓷器的瓷密度不如明清时期。

  换而言之,就是汉唐瓷器的瓷坯,很松!

  瓷密度与三个因素有关:瓷土配方、制坯工艺、窑口火温。

  首先说瓷土配方。

  汉唐瓷器的瓷土配方还残存着制陶工艺所带来的影响,对高岭土的应用还处于摸索状态,至少可以说他们对高岭土、钙化土黏土、硅土的搭配,没有找到最优选择。

  这一点,从无数的汉唐瓷器的碎片分析中,就可以得出结论。

  其次是制坯利坯工艺。

  说是制坯利坯,其实是全面落后,包括筛泥不够细腻,酵泥未充分发酵,熟泥摔打力度不够,拉坯工艺还未全面普及多使用铸模制坯,铸模或者手捏泥坯都存在压不实的现象,利坯工艺只修边不修内壁不敢修得太薄容易变形,因而汉唐瓷器都很厚。

  诸如此类的还有不少……

  所有这一切,最终都体现在瓷坯疏松上,也就是瓷密度不够。

  最后就是窑温。

  汉唐烧制瓷器的窑温,差不多在一千度出头,达不到后世最常规的一千二百度,至于说一千五百度的高温瓷,更是想都别想。

  众所周知,窑温越高,瓷坯的硬化程度越高,温度过低,那是炻器,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种器物。汉唐瓷器,有很大一部分其实都可以归类到炻器的范畴。

  就像眼前的这尊御座船瓷器,就是典型的炻器不敢温度过高,这件物品属于典型的手范手工制作的模型,泥坯不结实,温度过高百分百变形。

  这三样一综合,汉唐瓷器的最大特点瓷密度不够,就成为时代共性。

  当然,还有其它特征可以作鉴定依据。

  譬如釉料特色,釉料是瓷器的衣服,每个时代的釉料有各自的时代特性,汉用素色唐用艳另外,汉唐釉料相对比较浑浊,经常会瓷器表面形成较大的气泡或各色斑点又如瓷器造型……

  好吧,不废话。

  三人还在一头雾水的研究这件唐代御座船时,李承已经在暗笑不已。

  就不告诉你,这是仲麻吕一片思乡之情的作用下,找了个小窑口,烧了这么件绿里吧唧的御座船,给自己随葬!

  拿这件东西做交易,他就猜到对方会“胡思乱想”如果能找到一件佐证“盛唐向奈良王朝学习的证据”回和国,又该是怎样的震动?这是多好的提振民族自豪感的题材?会不会因此改变“遣唐使”的历史使命遣唐使变交流团?

  谁让这件唐瓷御座船,被赋予的猜想越多,它的文化价值就越高……

  究其瓷器本身,值不得多少钱的,可文化无价啊!

  想要?可以,出价吧!高举的屠刀,已经饥渴难耐了!

  鉴定时间大约半个小时,等饭店服务生再度催问是否上菜时,李承借机问道,“富田先生,有结果了吗?要不……我们边吃边聊?”

  主人邀约,自然不好推辞,大家围坐到饭桌,服务生布菜。

  “李承君,能告诉我们,您是如何得到这些物品?钱币和御座船,我们都发现有刚出土的迹象。”坐定后,大岛由纪子作为富田雅孝的投资顾问,率先问出他们最关心、同时也是最难得到准确答案的问题。

  “富田先生应该清楚,”李承侧脸对富田雅孝笑笑,“上次剑阁见面之后,我不是去了西北游学么?运气不错,在长安遇到这些东西。”

  “李承君的好运气,一直让我羡慕。”富田雅孝啧啧感慨。

  大岛由纪子紧着又问道,“李先生,您应该知道……我们更想知道来历,而不仅是来自哪里?”牛吧文学网“可能来自某一座古坟…”李承耸耸肩,“卖给我物品的商家,并没有告诉我更多内容。”

  大家都是行内人,大岛由纪子立即随着李承的回答,将问题延伸,“请问……这座古坟,还有其它随葬品吗?带有身份标记或者某些特征的物品?”

  嘿嘿,涉及到你们自己国家的相关文物,就这么着急?

  这内容能告诉你们么?

  双手一摊,李承做出一副遗憾模样,“我也问过,但对方并没有告诉我其它内容。”

  “那……能告诉我们,卖给您货品的商人,有关他的线索或者联系方式?”大岛由纪子依旧不死心,再度追问。

  这个问题触碰底线了。

  李承眯眼微笑的看着对方,“大岛女士,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不过,你的要求,我做不到。”

  富田雅孝连忙举手摆摆,打断大岛由纪子的继续发问,拿起茶杯,“无论如何,都要感谢李承君,在得到这些精彩古物时,能想到我!”

  “这叫做互通有无,各有所得。”李承呵呵一笑,举杯与他碰碰,“富田先生的那件宋元哥窑葵花盘,也很精彩。”

  富田雅孝是这次交换的主角,他肯定不会和李承产生冲突,留有回旋余地,否则这生意没法做了。他一副笑呵呵模样,与李承有说有笑的聊几句带来的哥窑葵花盘,缓颊气氛。

  等气氛缓和下来,他往李承身边靠靠,以较为亲密的姿态,问道,“李承君是大家子弟,给我们说说,您对这件御座船的来历猜测?为什么唐代瓷器中,会出现奈良王朝风格物品?”

  这是“求教”的姿态,李承不好直接拒绝。况且,为什么要拒绝?多好的给自己货品赋予价值的机会!

  “那我就胡乱说说?”他的目光落在富田雅孝三人身上,“我有三个猜测。”

  “第一、这件唐瓷御座船的工匠师傅,本人就是奈良时代的遣唐学生之一,只不过,他可能带有特别的使命,譬如来唐朝学习制瓷工艺……”

  这说法,有点讥讽遣唐使来唐朝偷师学艺的意思,不过,三人并没有“勃然变色”,因为这是事实。遣唐使团的目的,就是学习盛唐的典章制度、文化文明,自然也就包括唐代的各色工艺,譬如制作陶瓷。

  “这件唐瓷御座船表明,这人最终学会了制瓷手艺,并融合奈良的风物特点,制作出一定数量的带有奈良特性的瓷器。我做出这一推论是基于这件瓷船的制作相对比较复杂。”

  “但是,可能基于某些原因,这人最终并没有能离开长安或者洛阳。”李承停顿了一下,自己给出解释,“譬如丝国古老的师门传承体系所致,窑口师傅教他制瓷手艺的前提要求,这辈子别想离开窑厂……诸如此类的原因。”

  餐桌上几名和国人,相互点点头,挺认可李承的猜测,同时又挺可惜的,这人要是把制瓷工艺带回去,是不是意味着和国制瓷技术提早五百年和国制瓷技术起于元明时期。

  “第二个猜测,盛唐是个开放的时代,它融汇各方风物人情,胡旋舞能风行大唐,来自奈良朝的御座船,很有特色,那么它们被工匠制作成冥器,当成奈河之上的摆渡船,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唐代张读宣室志第四卷,就有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

  这番引用,富田雅孝三人不知,大岛由纪子暗自记下,准备回去再查阅记录。

  “也就是说,在唐代就有奈河与奈何桥的传说。”

  “所以,我的第二个猜测是,这件唐瓷御座船,有很大可能是冥器而不仅仅是随葬品。它是不是作为死者魂渡奈河时的专用工具?”

  “毕竟,和国的御座船与隋唐流行的五牙大船,风格造型完全不同,可能在匠人心目中,更符合地府异域的特色,因而被采用。所以啊,它是盛唐和和国同时代文化融合的见证。”

  黄泉路上奈河船?

  李承的这个猜测,纯粹是恶心对方的御座船可是和国的皇帝、藩主们出行乘坐的御用船只,被他说成奈河上的渡船……

  可偏偏和国人吃这套。

  李承的这个推论一出来,富田雅孝、安宅英一和大岛由纪子都不由得眼睛一亮这个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恰好解决他们的疑惑,为什么唐代瓷器中会出现奈良王朝御座船?

  以至于他们对李承的第三个,也是最准确的“猜测”,有些漫不经心。

  李承还是很诚实的说出,这座船有可能是遣唐学生思念故乡,希望魂归故里,所以特别制作了家乡船只以陪葬。

  可有第二个明显带有更深文化味的猜测在前,他们根本就不信第三条!

  李承也只能撇撇嘴,怨不得我哦!

  被李承的三条猜想一启发,大家开始议论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

  富田雅孝没怎么掺和,瞅个时机,他又往李承这边凑凑,再度问道,“李承君,您对这次交易……我们双方如何平衡价格?”

  就是问价呗,说得这么委婉干嘛?

  李承嘿嘿一笑,“富田先生,您觉得这件御座船,比之观梅赞如何?”

  富田雅孝惊得一愣神,这家伙,胃口这么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ll.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ll.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