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佛像之辩_异国猎宝档案
笔趣阁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649章 佛像之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9章 佛像之辩

  这尊金佛像,为阿弥陀佛造像,高不过十六公分,但结构异常精巧,由背光、佛身及莲花台座三部分所组成,各部分可以分离组合。

  阿弥陀佛磨光发髻高隆,面相圆润丰满,法相慈悲庄严。

  双耳垂肩,细眉长目,面带微笑,神态安详亲切。身着袒胸袈裟,左手抚膝,右手当胸施无畏印,全跏趺座于法座之上。

  背光中心位置的头光,是由十二片莲花叶构成,身后背光是由藤蔓花纹组成,外圈由跳动的火焰光组成。圆形底座上面饰有覆式莲叶。

  李承经手的佛造像不少,自然能一眼认出,这是北传佛教造像,真品且珍品!

  只是……感觉怪怪的。

  这尊佛造像确实有南北朝风格,可是,总感觉有点不太对劲,这是北魏造像么?

  很快,他找到怪怪的感觉,出在哪儿?

  风格!没错,这尊佛造像的有南北朝时期的风格,但是在不少细致地方又有所差异。

  譬如发髻,北魏佛造像很少包发髻,但这尊佛像包了“丸子头”。

  其次,北魏佛造像很少用覆莲式台座,多用莲花座或者方座。

  另外就是表情,北魏佛造像表情所肃穆,可这尊佛像嘴角轻漾,有着很明显的笑容溢出,很慈和但不够肃穆。

  李承挠挠头,奇怪了。

  正琢磨着呢,背后有人拍拍他的肩膀,一回头,哟,李承立即站直身子行礼,“哎哟,郭老师,您也在?我刚才愣是没注意到您,对不起。”

  人是有直觉的,几次接触,郭北盛总感觉这孩子在自己面前透着股亲热。虽然怪怪的,可是人嘛,谁不喜欢和对自己有善意的人相处?再加上对方学识、见识、资本、背景都不错。

  所以郭北盛的态度也很亲和,伸手拍拍李承的胳膊,笑道,“我在喂鸟食,刚从海王村过来。”

  琉璃厂一带玩鸟玩虫的人多,海王村公园就是大本营。郭北盛是杂项高手,他本人还是养鸟,养蝈蝈的行家,贾郑廷的那点鸟经、虫经、鱼经常识,都是跟老爷子学的。

  “郭老,几天没见您。”这是展会方负责人和店内经理。

  “老郭,这个展览不错,你来给我们讲讲呗。”这是老友的招呼。

  “郭老师,我让您。”有人闪开位置让郭北盛近前观看。

  郭北盛常来,名望高,认识他的人很多,甫一露头就有许多人招呼。李承借助别人让郭北盛的机会,也到这尊金佛前。

  金佛前一块亚克力铭牌,上面简略写着,“十六国至南北朝,北方纯金阿弥陀佛造像”。

  这句话似乎和今天展览的主题“北魏”有点矛盾,其实不是。

  北魏佛造像是丝国文明发展史中,第一个融入丝国文明特色的佛造像高峰,是整个佛造像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在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眼中,北魏佛造像并不只是北魏朝的佛造像,只是一个代名词,代表这一时间段具备北魏佛造像一系列特征的佛像总称。

  因而,铭牌上的这句话,并没有错误,但是,也暴露一个问题展品的主人,没能更进一步、更准确判断这件金佛像的出现年代和具体地点。

  最典型的北魏佛造像代表,是建立于东晋十六国前秦时的敦煌莫高窟佛像。

  北魏佛造像最大的特色就是汉化,同时在装饰方面,融入文人士大夫的特征。大衣虽然还有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但更流行的是文人士大夫的“褒衣博带”,衣下摆褶皱重叠,线条流畅细腻。身材比例协调,体态修长清瘦,给人飘逸洒脱之感。

  这尊佛造像,具备一定的北魏佛像的特点,譬如汉人面孔,袒右肩式的服饰带有一点博带的味道,衣下摆褶皱以及线条,这些都是。

  但说它就是北魏造像?总觉得还是差点意思。

  李承看到的问题,郭老第一时间也感觉到了,他趴在玻璃柜台前努力盯着佛像看。

  老爷子很瘦,这般吃力的佝偻着腰,让展览举办方不好意思,那位三十来对的负责人主动说道,“郭老,我把佛像拿出来,您给上上手。”

  老爷子抬头看了看,旁边的店内工作人员立即介绍道,“这位是沈城岳德阁的岳洋岳老板,这次展销会的负责人。”

  “好啊。”郭老朝岳洋点点头。

  李承也瞅眼这位岳洋岳老板,戴着眼镜,梳着向后的背头,西服领带,个头挺高大略略冲淡了他身上的文气,更偏向于一位古董商而非古玩文人。

  记忆中没有这个人,按理说不会,因为沈城这地方,贾郑廷去过不止一次,那么只有一种猜测,此人可能最后出国这种例子很多,譬如那个吃了唐僧肉的女王,就是卖古董发家然后出国,只不过她现如今又回来而已。

  岳洋将玻璃展柜打开,李承听见身后又是一阵喧哗,围观的人再度发出热情的招呼“盛老板来了?”“盛老师好!”

  回头看看,一位身穿中式对襟大褂,手中捏着一对白玉保健球哗啦哗啦响作响,年约六十岁的大脑袋老者,在几人的拥簇中走进来。牛牛此人为盛世荣,容宝斋的大掌眼。

  “盛老师好!”正在开展柜的岳洋,也认识此人,笑着颔首招呼。

  “哟,老郭你也在,今儿出来遛鸟?”见到郭北盛也在,盛世荣连忙出声,两人挺熟。

  “老盛,你也来了。”郭老朝点点头,又招招手,“这尊佛像有点意思啊,过来看看。”

  郭北盛是国内顶级杂项方面的专家,对佛像也有所研究,盛世荣是剑阁老字号容宝斋的头号大掌眼,声名赫赫,俩人联手鉴定这件金佛像,顿时引来无数人围观。

  不一会,汲古斋的洪全久和王友兰两人也来到展厅。

  洪全久今年五十来岁,王友兰六十出头,都是剑阁鉴定名家。

  四人轮流上手,很快就这件佛像产生争执。

  郭北盛和洪全久,认为这件佛像,很可能是扶余国佛像,而王友兰赞同盛世荣的观点,认为极有可能是北齐佛造像。

  盛世荣和王友兰两位老师认为的北齐佛造像,有其道理。

  北齐,是南北朝后期北方一个较为强势的割据政权,寿命很短,只有二十七年,最盛时疆域出燕山、深入辽东。

  北齐国虽短命,可掌权的高氏家族十分崇佛,在冀北开凿南北响山堂石窟,其佛造像风格有显著特点:“细腰斜躯三道弯”,衣饰上有“曹衣出水”之风,佛像身体比例上略显上长下短。

  显然,这三条,能部分解释眼前金佛像的疑点。

  至于郭老师和洪全久所说的扶余国佛造像,相对生僻,很多人不了解。

  扶余,是存在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五世纪的扶余人政权,其范围约在今天的高利半岛北部以及丝国部分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东北共有四个古族系:东北南部为古商族汉族一支系东北西部为东胡族系东北东部为肃慎族系东北中部为濊貊族系。

  由于是塞外异族、蛮夷之地,丝国历史对其早期历史记载并不多,最早见载于史记,也只是介绍燕国时,偶尔涉及一两句,“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真番之利。”

  不过,在后汉书东沃且传、三国志沿传介绍的就相对多一些,“其国殷富”,“方二千里,户八万”,这些记载,说明当时的扶余已经相当强大。

  公元493年,东北部勿吉族入侵,扶余王逃到高句丽,其国灭亡。

  扶余国崇尚佛教,这一点毋庸置疑,近些年发掘的遗址中,发现多处佛教壁画和墓葬壁绘。其佛造像的特点为秀雅祥和,多用覆莲式台坐,喜欢表现佛教三十二相佛像的表情,神情或笑或悲或喜,很生动。

  可能郭老师就是因为这尊金佛嘴角笑意,所做出的的判定吧。

  李承也趁着机会上手,相对而言,他更偏向于郭老的鉴定,但依旧有疑点扶余当时的手工艺水平这么高了?

  听着四位老师相互交叉辩驳,谁也说不服谁,李承摸摸下巴,若有所思。

  刚才集中精力鉴定,郭老没来得及介绍李承,这会闲下来,准备将其介绍给另外几人。

  一见李承若有所得的模样,立即来了兴趣,压压手打断另外几人的讨论,“几个老家伙,给你们介绍一位年轻人。这位小哥,可是侠州饶固庵饶先生的入室弟子,学问方面很强的,鉴定眼力比老头子我还要强些。”

  这话就过了,被老爷子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李承抱歉拱手,向几位老先生见礼。

  他拍拍李承的胳膊,“这尊佛像,阿承,你有什么看法?”

  见郭北盛如此推崇这位年轻人,众人都安静下来,听李承有什么高论。

  李承挠挠头,环顾几人,“我还真有些不成熟的想法。”

  他抛出一个大家都有些惊讶的答案,“各位看看,它像不像高利三国时代的佛造像?”

  高利三国时代,指的是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辽东和高利半岛的三个国家高句丽注:不同于高利、百济、新罗。

  这是高利的佛像?

  他的这一鉴定结果出来,一片哗然,太扯吧!

  看热闹的多数是外行或者说伪内行,只有这四位老者,有些惊讶但并不太吃惊,带着审视的目光,重新回到面前的佛像上来。

  有没有可能呢?

  完全有可能!

  高利佛造像,自从体系,自有风格,但很明显又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更具体说,是受到同时期北魏佛造像、北齐佛造像,甚至扶余佛造像的影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ll.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ll.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