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开店_异国猎宝档案
笔趣阁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545章 开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5章 开店

  上香、献供、礼佛之后,四人结伴,又在静安寺各大殿四处拜拜。

  还有几处正在修缮,譬如藏经楼文物楼、僧寮都没有开放,可参观的景点不是很多。赵梅和泰勒俩女嘀嘀咕咕后,各自请了一尊出入平安佛牌。

  花费多少不清楚,只是,这尊平安牌的玉质……青田石虽有青田玉的美称,可毕竟不是玉。

  李承和张苏陵两人相视一笑后微微摇头,都没说什么。玉牌没过水酸咬,算是纯料,雕工差点可毕竟是名寺开光过的,挂在车上挺合适的。

  四人走出大雄宝殿时,泰勒对身后挥挥手,喊了一声“惠娜姐,我们走了。”

  今天出门只开一辆车,座位不足,周典就留在住处,由吴伟和金惠娜负责两人的安保。

  刚才,金惠娜跟着进入静安寺,一直在五六步之外,寺内游客众多,张苏陵夫妇俩都没注意到这位“隐身”安保,此时忽然冒出一人,夫妇两愣了愣神。

  虽然没听懂泰勒说什么,可俩人也算见多识广,见金惠娜利索的装扮,顿时猜到些什么。夫妇面面相觑,合着这对年轻男女,身份不简单啊,出门竟然还带着安保。

  “李老弟呀,你这女朋友不简单吧?”错身出门之际,张苏陵拉了李承一把,两人落后一步,他斜着脑袋,挠挠头,“小老弟你……只怕也不简单吧。”

  走出静安寺,张苏陵邀请道,“李老弟,我有车,要不……三位坐我的车?”

  李承摆摆手,指指不远处,“谢谢张哥,我车在停车场。”

  “那还是一起吧,我车也在那边。”

  几人再度走在一起,这次,张苏陵主动向李承介绍夫妇来沪的目的。

  这次来中海,想探探中海的餐饮市场,看看有没有机会在中海开一家连锁店。

  聊完这些,张苏陵很自然的问道,“李老弟,你觉得,我在中海开店,有戏么?”

  对他的计划,李承不是很看好。

  饮食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尤其是在中海这种地方,想要让中海人买单,只有学习海派文化。

  可学了海派餐饮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风格后,餐馆又变得没有自己特色凭什么和那些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海派餐厅竞争?

  当然,如果张苏陵肯花费巨资去宣传,去养市场,再过三五年,海漂人数上来,倒是有可能成功的,关键他有这资本和耐心么?

  所以,张苏陵问“有戏么”,李承只好摊摊手,“我对餐饮行当,可是完全门外汉的。”

  “哎呀,哥们,你就说说呗,成不成的就一句话,大主意肯定我和赵梅拿的。”张苏陵又拍着胸口说道。

  李承也只能感慨“卫嘴子”果然名不虚传!

  “张哥,我猜你的厨师多是丝北一带的吧?”

  “是啊,我的总厨还是一位当年宫内御厨的传人。怎么,你是担心我的厨师做出来的菜肴,不适合中海人的口味?”他反应挺快,很快明白过来李承所的问题。

  “我觉得,你还是多走走中海传统老菜馆,比如中海老饭店、德信菜馆、杏花楼,也许更能把握这边的消费习惯。”李承微微一笑。

  “去过两家,没感觉又多大差别。是吧?”后面的问句是问他妻子赵梅的。第一抓机赵梅一直没说话,她隐隐明白眼前年轻人怕是不看好自家在中海开连锁店。她瞪了丈夫一眼,“多走几家总没错的。”

  “是的,我明白这个理!李老弟说的三家中,杏花楼还真没去过……要不,李老弟,中午我请客,一起去杏花楼尝尝?顺便帮我出出主意?”

  很多时候,拒绝别人的“盛情”,真的好难。

  其实李承更想和泰勒两人,走走石库门的弄堂小巷,逛逛淮海路的老洋房,看看九十年代的外滩……带泰勒仔细感受丝国的海派风情。

  问泰勒的意见,她的眼睛弯的像月牙,怎么安排都行。

  好吧,那就去“蹭”一顿吧。

  停车场,两车停的较远,两队分开,张氏夫妇远远看见,有一人拉开车门,让这对年轻男女上车。张苏陵嘀咕一句,“还有专职司机?媳妇,你分析一下,这俩货什么身份?”

  张氏夫妇开的是丰田花冠,九十年代绝对有钱人的标配,可自家远没到配专职“司机”和保镖份上。赵梅坐上副驾后,揉揉眉心,扭头问丈夫,“北羡闲裔女朋友、司机、保镖……你说这男孩会不会不是国内的?侠州或者剑州,哪个有钱家的人?”

  “侠州?普通话说这么好的人很少啊。我偏向于子弟,那男孩口音有点京味。”

  “但子弟,没人敢这么高调吧?”赵梅反驳。

  俩人启动车后,跟上李承座驾,一路瞎猜。

  城隍,极具丝国特色的一位神祗。

  成书于春秋战国的周官,有最早的城隍记载,城隍并非神,而是丝国古代儒教祭祀中的一位“护送祭文和祭品”的跑路官。在秦汉时期,它又演变成主管人生世寿命的“判官老爷”,所以有“城隍爷”,到南北朝时期,经道教演衍成为地方守护之神。

  与静安寺在整个大明朝被“忽视”不同,中海城隍庙在明朝非常受关注。明太祖朱元璋诰文勒石朱棣敕令建造左右配楼弘治朝赐匾额嘉靖建牌坊万历朝大修……

  城隍庙一带最有名的街道叫中海老街,一水的古色古香建筑,改开之后得以修缮,许多百年老店重新开张。这条街,飞檐翘角,花边滴水,黛瓦粉墙,红柱马头墙,展示最为纯粹的海派文化,比摩罗街更有味道。

  街两旁的店铺和八角亭,出售卖各类工艺品、古董,各色中海风味小吃,人流量超高。

  张苏陵原本想要一起走,可看着两年轻男女紧握的手,改主意,笑着建议,“阿承,你走左边,我走右边,十一点半在馆驿街交口集合馆驿街将中海老街分为东西两段。啊哈,到时候看看我俩谁的东西好,怎样?”

  说完,也不等李承回复,牵着自家媳妇手,“就这么说定了哈。走走走,不耽误小两口亲热。”

  李承笑笑,这人除了嘴碎,其他都挺好。津门是古玩大市,不仅中式古董多,夕羡艺术品也不少,这也是他下意识的交好张苏陵的原因之一。

  捡漏最容易的地方是地摊,而不是这类店铺,所以张苏陵虽有捡漏的心思却没敢提,只说“谁的东西好”。

  又不是什么正经赌约,李承没在意,与泰勒两人四处闲逛。泰勒是个假假的摄影爱好者,拿着相机不停的咔咔咔,李承负责背包、服务员兼背景板,时不时买点特色小吃,她玩得不亦乐乎。

  惊喜总在不以为意中出现。

  泰勒在拍摄范式栏杆榫卯结构、花雕透雕繁复的一种清代木质栏杆装饰风格时,李承在旁等着无聊,眼睛扫扫身边的一家八角古董亭。

  中海老街八角亭,最早是给那些巡守临时歇脚用的。

  这家八角亭,售卖的是各类老中海器械,妥妥的同行!

  李承看中的是被这位三十来岁“亭主”摆在身后木架上的那台“20”老式相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ll.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ll.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