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缂丝织物_异国猎宝档案
笔趣阁 > 异国猎宝档案 > 第436章 缂丝织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6章 缂丝织物

  “缂丝?”

  李承点头。

  “村头天后庙那个墟市?”

  李承再点头。

  马老将渔网一放,拍拍手,“走,回家看看!”

  脚步挺轻快,还顺手摘下毡帽,扇扇风。

  这次,李承看到马老全貌,头顶一根毛发没有,只有两鬓各有两簇斑白,很有点黑老版陈小二的味道,精神矍铄的很。

  楚老背着手,晃晃悠悠另一侧街角过来,笑眯眯问,“老马,今天鱼获怎样?”

  李承翻翻白眼,这位老爷子来的时间卡得真准啊。

  “你回来了?最近不忙?”马老脚步稍稍放慢,朝他笑着点头招呼,又对他招招手,“这位李小哥,刚才在天后庙墟市入手了一件好东西,来看看。”

  “哦?就村头天后庙?”楚老难以置信的看看李承。

  马老点点头,挺感慨,“最近一段时间,鬼畜在那里摆摊卖旧货。我前几天还去看过一次,没发现什么好东西,李小哥好运气。”

  马老的话让李承庆幸不已,忽然想起那位眼镜男说的“他今天第一次出来摆摊”,当时还不以为意,看来还真是……自己运气不错。

  马老的儿媳妇早已经端出来几张小矮脚凳,吴伟帮忙抱出一张这叠桌,放在小店门口。

  马老去店内洗手,楚老胳膊肘碰碰李承,“什么好东西,拿出来看看?”

  玩古董的,就听不得“好东西”三个字。

  李承将挎包拿过来,取出那只红木盒子,又将红木盒子打开。楚老探头朝盒子里面看了眼,有些失望,只是他嘴中还是念叨一句,“鲨鱼皮眼镜盒?那里面势必是老玳瑁眼镜。”

  “老玳瑁眼镜,也算……好东西吧。”他原本是想用升调表示讥讽,估计是又想到和李承不算熟,忙又换成平调。

  听起来怪怪的。

  玳瑁眼镜虽然不错,可在侠州市场并不少见南方重商,海上丝绸之路从未断绝,来自欧罗巴的稀奇古怪物品,基本上都要走云州、泉州过,能少得了玳瑁眼镜?

  故此,楚老还真看不上这件东西。

  李承嘿嘿一笑,继续手中的动作。

  将鲨鱼皮镜盒打开,一副三折玳瑁眼镜抽出来,又将它身上的“眼镜布”揭开,将眼镜放在木盒中,又将“眼镜布”摊开放在木盒上方。

  “咦?织锦?不对,是缂丝!”楚老刚准备违心的夸奖一句这件三折玳瑁眼镜,就见到李承变戏法的弄出一块织物,最开始,还以为是丝绸呢,再细看,缂丝。

  楚老不由自主的低头细看。

  缂丝和丝绸、织锦等,同属于丝织品,可它们的织就工艺差别很大。

  传统的丝绸,在织法上采用“通经通纬”,再辅助丝线构成精美的图案,而缂丝采用的却采用“通经断纬”,局部回纬的方式织制。

  因而在缂丝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的交界处,会呈现一些互不相连的断痕,就像用刀镂刻过一样,古人形容其“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称缂丝。

  普通织物在表现花纹时,受技术限制,一般都织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规整纹样,走的是大纹饰、大色块。

  而缂丝却因为断纬和回纬,能自由变换色彩,对小局部的着色非常细腻到位,因而擅长表现细致精微的色彩过渡和转折,有层次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装饰效果。

  因而特别适宜摹制书画作品,它所表现的物象生动逼真,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眼前这幅尺寸不大的缂丝织物,就是一幅仙山楼阁图。

  “仙山楼阁”,是丝国传统画作中广泛被用到的题材,只要具备“山”“云”“楼阁”“仙人”,表现风格较为缥缈,即可称为“仙山楼阁图”。

  丝国绘画史上,类似的画作比较多,像南宋画家赵伯驹,明代画家仇英、盛茂烨,清代画家王时敏等,都创作过仙山楼阁图。

  楚老原本是低头查看,后因为木盒上不平,他直接上手将缂丝织物摊开,再后来直接捻起两端边角,将其悬挂起来,边看边慢慢举高,迎着光线,一点点的查看。

  缂丝表面挺脏的,除了灰尘积垢,还有一处油渍,但这些似乎并不影响楚老欣赏,边看边啧啧称叹。

  楚老的手法,就是“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

  李承也趁机再细看一遍刚才购买时担心引起摊主疑心,没敢看得太仔细。缂丝织物中的仙山楼阁,沐浴在光线之中,在素色底子的映衬下,加上微风轻拂,飘飘荡荡的,有着一股子让人飘飘欲仙的怪异视觉感官。

  “乾隆苏工,不错,好东西。”

  李承一回头,马老不知什么时间已经站在自己身边,说话的就是他。

  老爷子眼力了得,一眼看出清代乾隆年间,苏工工艺。

  缂丝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汉代楼兰遗址中就已经有中西域风格混合的缂丝毛织品,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缂丝毛织物,其制作极为精美,说明当时缂丝工艺水平相当高超。

  文物大盗斯坦因,他在整理诸多文物后发表过有关缂丝起源的论文,认为缂丝工艺,极有可能源自西齐云洲或者臻国,再由张骞通西域,传入丝国。

  考古界基本上认可他的观点。

  有意思的是,缂丝这种工艺,在西亚并没有流传下去,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实物发掘都很少,反而在丝国落地生根,并逐渐成为丝国织品工艺上的一颗闪亮明珠。

  丝国隋唐,缂丝已经开始大面积应用,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用缂丝织品做书画包首敦煌藏经中有不少珍贵经书都采用缂丝做书画包首。

  宋代缂丝,工艺上创造“结”的戗色技法,让工艺变得更细密,同时,缂丝织品开始华丽转身转向层次更高的欣赏性艺术品的制作缂丝画作。

  宋皇室和文人的追捧,让缂丝的身价倍增,随即有了“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明缂丝,结合江南文人的风流才气,一举将缂丝工艺推至顶峰,其花色花样繁多,名家辈出,知名的就有朱良栋、吴圻、王统等人,各有派系,流传技艺。

  清代缂丝虽然色泽多达六千多种,其实在工艺上没能突破明代顶峰,但并非说清代缂丝不好,而是“明之极”太高!

  眼前这方缂丝,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苏工精品,整幅作品轮廓精确、线条挺括,富有光感、质感、立体感。

  国内缂丝工艺有三处较为有名,其一为冀北缂丝含剑阁,其二为为金陵织造其三为苏工。什么李承和马老都能一眼认出苏工工艺?

  苏工缂丝有两点是其它两处无法比拟的。

  第一点就是色线多,活细,用色精准。其二就是苏工缂丝在技法上,融入部分丝毯织法,使得画面的立体感更强。

  眼力高明的鉴定师,一眼就能辨别出来,稍差一些的鉴定师,需要上手才有可能感知。

  楚老啧啧称叹,恋恋不舍的将这件缂丝织物重新放在木盒上,看李承的眼神颇为复杂,摇头感慨,“你小子真是好运气。”

  李承揉揉眉角,呵呵一笑,倒是有些奇怪,这老家伙怎么不提邀请马老给松心阁三处顶班掌眼的事了?

  此后,三人坐在那里喝茶聊天,谁也没在提及马老出山的事情。

  楚老很有意思,还将李承今天在船上讲述的刘香故事,简略说了一遍,让马老很是看了李承两眼。

  这会李承也看出来,楚老想让了。

  估计是楚老自己也意识到,马崇峰前往李承那边担纲大掌眼,要比去松心阁三处顶班,强得多,于是索性不提,还捎带着帮李承垫句话。

  老狐狸一只,李承还不得不领这个人情。

  一杯清茶香味散,日已斜阳半边天,李承正准备开口再度邀请马老。

  不料,马老先开口了,“李小哥若是信得过老头子,留下这件缂丝。老头子我刚好还会点清洗缂丝的手艺。很长时间没去拜访饶老哥,过几天我去饶府,顺带着捎过去,怎样?”

  李承大喜,“这有什么不放心?求之不得呢!”

  不仅是因为缂丝清洗李承自己也会,更因为这句话实表明老先生的态度他原则上接受李承的邀请,具体事项,饶府当着饶师的面再谈。

  他又补了一句,“我师傅要是得知您上门,一定会非常开心。上次和他聊起您时,他还说,这几十年没见您联系他,还感叹,老朋友相见越来越难了。”

  李承的这句话,让马崇峰和楚源盛都有些唏嘘英雄迟暮,终究是件让人伤感的事。

  将缂丝连带着玳瑁眼镜套装,全留在马老这里,又示意吴伟从店铺内将今天的收获都带上,李承准备告辞。

  楚老眼尖,看见那堆东西中还有一幅玻璃框,以为什么古画呢,指指问道,“李东主,那是什么?”

  “一幅明代航海图,我瞧着挺有意思的,就买下了。”李承没好意思说藏宝图。

  马老瞥了瞥,嘴角带笑,“是那个鬼畜的藏宝图吧?”

  额,马老还真的去逛过墟市。

  “藏宝图?拿出来看看,兴许老头子我还能给你点线索呢。”楚老笑嘻嘻的,不像好人。

  显然,大家都把藏宝图,当成一个笑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ll.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ll.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